近年來,砂石類采礦權出讓熱度不減,部分省市的獲礦成本也逐年提高。對于砂石行業上下游的從業者以及有意向進入砂石行業的投資者來說,了解全國各地砂石礦山出讓詳細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對部分省市2022年出讓的部分砂石類采礦權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圍繞生產規模、礦山規模、獲礦成本、溢價率等方面進行簡要分析,希望能為砂石從業者在未來參與礦權競拍時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2年,大陸地區共出讓砂石類采礦權957宗,涉及批復儲量約391億噸、年產能21.16億噸,平均獲礦成本約2.29元/噸。分省來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出讓采礦權數量最多,高達197宗,江蘇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數量最少,均只出讓了1宗;廣東省出讓的礦山儲量位居第一,高達776685萬噸;湖北省年批復產能最高,約36563萬噸(含華新億噸線礦山);浙江省平均獲礦成本最高,約為22.57元/噸。值得關注的是,中電建2022年競得了12座礦山,涵蓋廣東、廣西、湖北、福建、云南、海南等省份,全部投產后,新增骨料產能超3億噸。
2022年全國砂石骨料采礦權出讓分析報告
一、2022年全國砂石類采礦權出讓基本情況
從統計數據來看,2022年全國共成功出讓砂石類采礦權957宗(備注:新成交采礦權僅統計大陸地區,不包含港澳臺等地),如表1所示,涉及批復儲量約391億噸、年產能21.16億噸。各省份因其地形地勢、區位條件不同,砂石類采礦權出讓數量存在較大差異,就2022年全年成功出讓的采礦權數量來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數量最多,高達197宗;貴州、廣西次之,分別達到了116宗和73宗;江蘇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數量最少,均只出讓了1宗。2022年,北京、天津及上海三地無新成交采礦權。
數據來源: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表1 2022年新成交礦權數量分省統計表
制圖: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圖1 2022年全國新成交礦權數量熱力分布圖
從全年新成交采礦權礦山巖性來看,母巖巖性仍以石灰巖、砂巖為主,兩種主要的巖性分別占比37.62%和31.77%;花崗巖次之,占比約為11.70%;玄武巖、凝灰巖、白云巖、安山巖、大理巖、片麻巖等均占一定的比例,約在1%-5%之間。
數據來源: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圖2 2022年新成交礦權礦山巖性分布
從新成交采礦權的礦區面積來看,面積小于0.1平方公里的礦山仍然占有較大的比例,共有263個,占比27.84%,面積大于等于0.1-0.3平方公里的占比最高,達到36.89%,小型礦山數量較多的現象仍然存在。
表2 2022年新成交礦權礦區面積分區間統計表
數據來源: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制圖: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圖3 2022年新成交礦權礦區面積分區間統計表
2021年,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新成交礦權礦區面積小于0.1平方公里的占比為40%,2022年新成交的采礦權礦區面積有所增長。
從新成交的砂石類采礦權年生產規模來看,2022年平均年生產規模約226.85萬噸,相較于2021年612個砂石樣本平均設計年生產規模增加了近32萬噸。分區間來看,2022年新成交砂石類采礦權設計年生產規模在100萬噸以下的數量由2021年的343宗上升至570宗。設計年生產規模在100-200萬噸、200-300萬噸、300-500萬噸、1000萬噸及以上規模的礦山數量較202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僅年生產規模在500-1000萬噸的礦山數量略有下降。
總體來看,2022年,新成交中小型和特大型采礦權數量有所增加,大中型采礦權數量有所下降,行業供給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
制圖: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圖4 近兩年新成交礦權生產規模分區間數量(單位:宗)
分省來看,2022年新成交砂石類采礦權平均產能在500萬噸/年以上的有安徽、湖北、廣東三個省份,其平均產能分別為1140萬噸/年、717萬噸/年、653萬噸/年。如下表所示,平均產能較高的省份大多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區位優勢明顯。數據顯示,大型礦權分布在具備區位優勢省份的現象與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的關于優化機制砂石開發布局基本保持一致,《意見》考慮統籌資源稟賦、經濟運輸半徑、區域供需平衡等因素,提出積極有序投放砂石采礦權,支持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投放大型砂石采礦權。
制表: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表3 2022年全國新成交礦權平均生產規模分省統計(單位:萬噸/年)
制圖: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圖5 2022年全國新成交礦權平均產能熱力分布圖
從新成交的礦山規模來看,2022年全國新成交礦山平均儲量為4185萬噸,與2021年平均儲量2914萬噸相比,礦山平均規模大幅增加。就全國情況來看,安徽省新出讓礦山的平均儲量最大,約18115萬噸。湖北和廣東次之,其平均礦山儲量均超過12000萬噸,分別達到14497萬噸和13869萬噸;黑龍江、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省份出讓礦山規模較小,平均礦山儲量均小于800萬噸。
制表: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表5 2022年部分省份采礦權出讓情況(單位:萬噸)
出讓年限方面,全國大多數省份的采礦權平均出讓年限在10年以上,平均出讓年限最高的是廣西省,高達21年。廣東、江西、安徽、四川等地次之,平均出讓年限在15-20年之間。西藏、貴州、內蒙古、浙江、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份采礦權平均出讓年限較短,均在10年以內。
從企業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通常情況下,礦山出讓年限過短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規劃和戰略部署,限制企業對自身資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增長礦權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則能夠激發礦山企業建設綠色礦山的熱情,將對綠色礦山建設產生積極影響。但出讓年限短在一定背景下仍有可取之處,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2022年新成交礦權平均出讓年限為7年,但其年平均生產規模較大,約418萬噸。浙江省當前新成交礦山大多為“項目類采礦權”,主要包含礦地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廢棄礦區生態修復項目等,礦山出讓年限符合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于2021年7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建筑用石料采礦權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完善對“項目類采礦權”設置要求,指出礦地綜合開發利用項目采礦權,可不受礦地可利用面積300畝以上限制,可不受實施時間3年和5年的限制;未來,浙江省采礦權平均出讓年限或將延長。
制表: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表5 2022年全國新成交礦權平均礦山儲量(單位:萬噸)及平均出讓年限分省統計
總體來看,2022年全國新成交砂石類采礦權的基本情況,較2021年有所改善,礦山面積、礦山規模均有所增大,砂石供給端的市場結構也有所優化。
二、2022年全國采礦權交易行情分析
為探究2022年全國砂石類采礦權交易行情現狀,選擇平均獲礦成本、平均溢價率兩個指標對當前全國砂石類采礦權市場交易行情進行分析,同時,為避免個別區域極個別溢價率非常高的采礦權抬高該地區整體的溢價率水平,采取剔除采礦權溢價率過高數據的方式,計算得出修正平均溢價率,以客觀的標準評判該地區采礦權溢價率的平均水平。若溢價率基本能代表當地的溢價率水平,則認為溢價率與修正溢價率相等。
如下表所示,山西省平均溢價率最高,高達218.01%,遠超2022年全國新成交采礦權平均溢價率42.64%。陜西和浙江的溢價率次之,分別達到166.49%和129.71%。以溢價率高于200%為基準,當前溢價率高于200%的采礦權占比較少,約5.0%。以修正平均溢價率為基準,當前修正平均溢價率水平高于20%的省份相對較少,僅有浙江、山西、黑龍江、新疆4個省份,而大多數省份的采礦權以略微高于起拍價競得。
制表: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表6 2022年全國新成交礦權平均溢價率及修正平均溢價率分省統計
獲礦成本方面,2022年全國新成交砂石類采礦權的平均獲礦成本約2.29元/噸。其中,浙江省平均獲礦成本最高,高達22.57元/噸,遠高于全國其他省份水平。安徽、山西等省市次之,平均獲礦成本高于5元/噸;貴州、吉林等省份獲礦成本價格最低。
制表: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表7 2022年全國新成交礦權平均噸獲礦成本分省統計(單位:元/噸)
制圖: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
圖6 2022年全國新成交礦權平均獲礦成本熱力分布圖
三、部分省份采礦權出讓簡述
表8 近兩年部分省份采礦權出讓情況對比(單位:萬噸)
1)廣東省眾多大型采礦權集中出讓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2022年廣東省共成功出讓采礦權56宗,較2021年增加了166%;總出讓儲量接近80億噸,涉及產能近3.6億噸。僅中國電建2022年就在廣東省成功競得6宗采礦權,涉及產能1.58億噸,占廣東省2022年新增產能的44%。其中云浮市出讓的2宗采礦權總儲量接近20.6億噸,惠州、清遠和肇慶三市出讓總儲量均超過10億噸,分別達到10.86億噸、10.2億噸、11.07億噸。
2)湖北省成功出讓多宗超大礦權
2022年,湖北省成功出讓采礦權51宗,雖數量較2021年僅增加9宗,但出讓總儲量卻較2021年增長近60億噸(2021年湖北出讓總儲量約14億噸,2022年出讓總儲量達74億噸),涉及產能約3.66億噸(含華新億噸線礦山)。分地市來看,黃石、黃岡和隨州三市出讓的采礦權總儲量位居前三,分別達到22.4億噸、17.8億噸和11.3億噸。就單一采礦權而言,其中不乏多宗年產超5000萬噸超大采礦權,除華新水泥競得的袁廣-良畈礦區、批復年產9500萬噸外,中國電建競得的蘄春縣石鼓沖礦區,批復產能也達7000萬噸。隨著超大型采礦權的陸續投產,沿江砂石競爭將更為激烈,競爭格局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3)安徽省持續出讓大型采礦權
2022年,安徽省成功出讓采礦權17宗,數量與2021年基本持平,出讓總儲量近31億噸(2021年出讓儲量總計約37.2億噸),但涉及產能卻較2021年增加2000萬噸/年;池州出讓了3宗采礦權,總儲量高達16億噸,其中有兩宗超千萬噸大礦,分別為中建材新材料橫山礦區(4000萬噸/年)和安徽交控東流新材料柯家村礦區(6000萬噸/年),上述兩宗采礦權將為安徽沿江新增1億噸產能。
4)國企、央企競礦比例顯著增加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2021年,廣東、湖北及安徽三地共成功出讓采礦權80宗,其中37宗由國企或央企競得,占比約46.25%;2022年,三地有70宗采礦權由國企或央企競得,占三地全部新出讓采礦權的56.45%,占比上升10個百分點,國企與央企競得采礦權的占比明顯增加。
四、小結
2022年全國新出讓砂石類采礦權957宗,涉及批復儲量約391億噸、年產能21.16億噸。從供給端產能結構優化方面來說,2022年新成交礦權總體情況有所改善,全國新成交礦山平均儲量為4185萬噸,與2021年平均儲量2914萬噸相比,礦山平均規模大幅增加。新出讓采礦權規模過小現象仍然存在,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區尤為突出。在礦權交易行情方面,大多數礦權以高于或略高于起拍價競得,2022年全國新成交砂石類采礦權平均溢價率達42.64%,平均獲礦成本約2.29元/噸;而從熱點區域來看,廣東省與湖北省2022年出讓采礦權總儲量均超過70億噸,未來,珠三角與長三角砂石競爭將會加劇。
注:本報告僅對全國部分省區市2022年的部分砂石類采礦權進行了統計分析,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將會在2023年陸續推出更為詳細全面的分省砂石礦權分析報告,敬請期待。更多報告、數據詳詢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18806716534 于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