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傍晚,貴州省遵義市的烏江構皮灘通航設施內,“航電632”號貨船的船長田永斌和船員麻利地收起船頭纜繩,等待設施工作人員發出指令。在他腳下,是一艘載滿磷礦,停在“電梯”里的貨船。
今年60歲的田永斌是"航電632號"的掌舵人。田永斌說,21世紀初,隨著烏江沿線修建水電站,烏江斷航,許多船運人轉行謀其他營生,他和家人則一直堅持。2021年8月,構皮灘升船機正式投入試運行,結束了烏江20年的斷航史,田永斌又回到了熟悉的航線上。
眼前,“航電632”號貨船從第二級升船機緩緩駛出,前往前方的3號升船機。在那里,田永斌和他的船將繼續搭乘電梯,下降約79米,抵達烏江的下游水域。這一趟,“航電632”號滿載貴州本地盛產的磷礦,運往位于重慶市涪陵區的化工企業,隨后再在沿線裝載河砂等建筑材料返回。從抵達通航設施到駛離,全程僅花費2小時左右。
這座屹立在青山綠水間的烏江構皮灘通航設施,既是連接烏江貴州段與烏江重慶段的“電梯”,更是無數往返兩地船舶的必經之路。現代工業的巨作和傳統船運的浪漫,在此相遇。
烏江構皮灘通航設施創造了六項世界之最和一項國內首創:全球首座采用三級升船機、通航水頭最高、水位變幅最大的通航設施,擁有單級提升高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機,規模最大、提升力度最大的下水式升船機和規模最大的通航渡槽,以及首次采用通航隧洞穿越山體的方案。
“構皮灘通航設施不僅是工程奇跡,更成為黔貨出山、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黃金水道’的樞紐,未來將通過智能化與區域協作持續釋放航運潛力。”貴州省構皮灘通航管理處通航管理科負責人蔣仕波表示,隨著貴州航運網絡的持續升級,未來將實現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戰略貫通。這不僅能打通貴陽北接長江、南連珠江的水運大動脈,更將顯著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水路運輸效率,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編輯:周若萱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