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碳市場越大,意味著市場更加穩定,價格更加合理,提高企業降低二氧化碳成本的性價比,同時也可以幫助撬動清潔技術投資。與此同時,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加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不過,由于各個國家對碳市場理解程度、經濟發展水平、碳市場規則的不同等因素,建立全球碳市場僅僅是一個遠期預期。
作為2014年年末的氣候變化大會CoP20的準備會議,波恩會議正在德國波恩召開。氣候談判進展一貫緩慢,不過這次年間會議也傳遞出了一些積極的信號。
6月5日,一份有關各國提交的2020年后氣候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的UNFCCC草稿文案公布,總體目標為各國提交的貢獻需要可計量的、可理解的、可比的。不過,需要提交的計劃具體內容尚須明確。不過,各國貢獻的目標需在2015年3月時提交。
不難看出,形成一個關于2020年后的新氣候機制的過程非常復雜。不過比起1997年京都時期、2009年哥本哈根時期,全球各國對待氣候變化的態度和工作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而且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也將翻開新的篇章,諸如包括中國在內的經濟大國和排放大國的參與對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傳統的發達國家則需要作出更多的貢獻。
就中國的氣候行動而言,解振華表示,中國在努力尋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希望能夠在2015年上半年確定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以確保在2015年年末達成新的氣候協議。
一份適用于全球所有國家的氣候協議正在逐步被“搭建”。而碳市場的擁護者也在此間不斷拋出“全球碳市場”的概念。
“第五次IPCC報告使用了全球排放上限概念,如果有全球排放上限,那么為什么不能有全球碳市場呢?”英國能源及氣候變化委員會主席、英國議會議員蒂姆·葉奧(Tim Yeo)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4年3月12日,蒂姆·葉奧所領導的議會委員會對建立跨境碳市場可能性發起了質詢,直接原因是他被越來越多碳市場的建立所鼓舞,特別是歐盟、美國和中國都有了全區域性的碳市場或者試點。
“我認為是時候去鼓勵一個全球碳市場的討論和形成。”葉奧說。
碳市場越大,意味著市場更加穩定,價格更加合理,提高企業降低二氧化碳成本的性價比,同時也可以幫助撬動清潔技術投資。與此同時,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加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不過,由于各個國家對碳市場理解程度、經濟發展水平、碳市場規則的不同等因素,建立全球碳市場僅僅是一個遠期預期。
“這的確是一個長遠的目標。不過比如2030年的時候,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經濟肯定會更加發達。現在提出這個設想,便可以從現在開始思考建立一個鏈接的全球碳市場所需要的要素,確保其與每一個國家的碳市場兼容。”葉奧說。
目前,歐盟和世界銀行都非常推崇建立一個鏈接的全球碳市場。
“作為早于歐盟就建立了碳市場的英國也會繼續支持和推動全球碳市場的建立。”葉奧表示。
世界銀行5月28日發布的《碳價現狀與展望2014》中指出,受中國六個碳市場啟動的驅動,一年來,中國和世界的碳定價機制定價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目前,39個國家和23個地區(其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接近四分之一)已采用或計劃采用碳定價工具,其中包括碳排放交易機制和碳稅,從而為推行由下至上的氣候變化應對行動方法營造了勢頭。從全球看,碳定價機制覆蓋近6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據了解,在2013年,共有8個新建碳市場投入運營。這些新市場加入后,全世界碳排放交易總值約為300億美元。
其中,中國已經啟動的6個碳交易試點的總和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碳市場,其交易額為11.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僅次于2013年歐盟碳排放交易額20.3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盡管關于建立全球碳市場的合作空間存在,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各國對于碳市場的政治意愿之上。
葉奧對于建立鏈接的全球碳市場提出了三點建議:各個國家之間培養信任,需要用數年時間;各個國家的碳市場需要建立抵消機制;另外,配額拍賣是配額分配的主要方式。
編輯:金哲